近期以来,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、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、深圳商报推出的“深圳垃圾分类达人秀”活动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响应。在全市形形色色的达人中,一位年仅8岁的小朋友特别引人注目——他就是来自南山北师大附小的学生李垚辰。
废物再利用低碳又环保
“这是我5岁的时候,和妈妈一起用废纸盒做的笔筒,已经用了两年了,现在还放在书桌上使用呢。”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李垚辰小朋友告诉记者,没想到自己的作品《高楼大厦》获得了一等奖,我和爸爸妈妈都很开心,我希望能够通过制作可回收垃圾的手工艺品,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垃圾分类的重要性,让更多小朋友和我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。李垚辰的妈妈说,他们家很多东西都是废物再利用,低碳而环保,不仅锻炼了小朋友的小手,而且让他们轻松学到了知识。
李垚辰说,去年11月,深圳“蚂蚁兵团”的工作人员告诉我,有一个“深圳垃圾分类达人秀”的活动,然后就和妈妈琢磨着把家里的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,做些既实用,又有趣的小摆设。据了解,“蚂蚁兵团”是深圳商报组建的户外儿童团体,自2012年11月成立至今,蚂蚁兵团核心会员已将近800人,关注家庭已超过4500个,仅2014年就组织了61次、累计超过3000人次(孩子)的户外活动。活动种类包括:军训、绿道行军、公共单位参观学习、线下慈善募捐等,并已与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、深圳市红十字会、龙岗消防局、深圳市气象局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,开展了卖报募捐、救护技能培训、消防安全技能演练、走进气象台等活动。
可回收垃圾尽量物尽其用
家中废弃的购物袋变成了主题创设中的笑脸墙;废弃的瓶子也成了空间环境充满创意的吊饰;碎布头加上废旧的商品陈列架变成了区域活动角中的图书收纳袋……小朋友李垚辰的家处处彰显着可回收垃圾废物利用的特色,充分体现了亲子间的奇思妙想。李垚辰得意地告诉记者,他和妈妈利用可回收垃圾制作过很多东西,例如,用纸板和棉花做过空中城堡;用卷纸的纸筒做过望远镜;用喝完水的瓶子做花瓶;用硬纸卷个筒作铅笔套子,把小铅笔头塞进去;还有用布头旧衣服的布料做的一个小背包等。
李垚辰的妈妈告诉记者,我们家很早就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了,现在家里人都晓得废纸、牛奶盒子和矿泉水饮料瓶子等可回收垃圾要另外收集起来。李垚辰的妈妈说,她觉得虽然孩子小,但对孩子的分类教育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教育起的,比如说节约用水,节约用电,废旧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等。“从小到大,李垚辰穿小的衣服、不玩的玩具、单车、电动汽车、手推车等,我们都会转送给亲戚朋友或捐给小区。”
分类是解决垃圾处理的关键
“‘垃圾分类’的环保理念比任何事情都更为重要。”李垚辰的妈妈说,分类是解决垃圾处理的关键,物品回收了还会产生其他用处。如果不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可再生利用,那我们的下一代、下下一代将会面临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。所以,应该用垃圾分类的理念,来进行资源的循环使用,当然这种循环并不是永久的,但至少应该尽量延续每一件物品可能的循环周期,做到物尽其用。
李垚辰的妈妈说,其实,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,中国的垃圾回收再利用做得非常好,那个时候,回收站非常常见,大家用完的东西都可以拿去回收站换钱换物,这是由那个年代特有的物资短缺所决定的。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,社会中倡导的“过度消费”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,物质的爆炸式增长让一些传统的理念不再占据主流地位。观念改变所带来的影响,是巨大而深远的,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垃圾处理不当会产生各种环境和社会问题。直到近十多年,垃圾分类才又被提出来,但观念的接受是要有一个过程的,政府的职能转变和配合也是一个逐渐改进的过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